走進空間之前,生活已經開始。
設計不是從牆面、櫃體、材質談起,而是從一個人怎麼起床、怎麼說話、怎麼過日子開始。俞人制所Fuller Studio 認為,設計人生場景,不是賦予空間意義,而是協助屋主發現原本就存在的生活樣貌。
我們不追求空間的戲劇性轉場,也不刻意創造感動的氛圍。真正動人的場景,往往是那些再平凡不過的瞬間,在沙發邊喝完一整杯水、下班後有個角落能脫鞋深呼吸、假日陽光照進來正好曬到孩子的畫作牆。這些畫面,沒有一個來自設計語彙,全來自生活本身。
每一棟建築尚未落成之前,接待中心往往是顧客與品牌的第一次碰面。在這樣的第一印象裡,空間不僅是一個容器,更是一種情境,它預演了未來、傳遞了價值、也放大了信任。
俞人制所Fuller Studio 對「接待中心設計」的定義,從來不是裝飾性場景的堆砌,而是一場「空間劇本」的綿密編排。我們所建構的,不是暫時的視覺衝擊,而是品牌調性與使用者心理節奏間的默契建立。
圖面未落地前,所有可能性都還開著。預售屋設計最大的優勢,不只是修改格局動線,更是為「未來的生活方式」預留彈性與轉圜。俞人制所Fuller Studio 對預售屋案的理解,不是對建商圖的「微調」,而是一場與未來對話的機會。
我們不提供制式選單或主流風格模版,而是從屋主的生活狀態、成長節奏與情感習慣切入,協助他們在「一切都還沒開始」的時候,清楚地描繪出真正想住進的樣子。
第一印象從不是裝飾,而是一種節奏。當顧客踏入你的空間,環境與品牌間的對話已經開始,而這正是我們所重視的。空間不只是承載功能,而是品牌的語言延伸。
俞人制所Fuller Studio 對於商空設計的理解,不停留於美感或視覺衝擊,而是從「品牌行為」與「使用場景」出發,透過空間思維建構真正能與顧客建立關係的場所。
家的空間規劃不只是坪數分配、收納配置或風格統一,而是要從最細微的生活節奏出發,一點一滴梳理出真正適合居住者的空間邏輯。俞人制所Fuller Studio 對「住家規劃」的理解,是以人為核心,以日常為線索,將設計從形式導回生活本質。
我們經常遇見這樣的屋主:屋子已購、預算已備、風格參考圖也存滿一整個資料夾,但仍感到不安。他們擔心設計完成後,空間雖然美觀卻無法真正「被住」,生活無法自在地流動在其中。這正是我們介入的切入點。
一間辦公室不該只是一張張辦公桌的排列組合,它承載著團隊的文化、個體的節奏與品牌的精神。如果說家的設計是為了讓人放鬆,那麼辦公空間的設計,則是在效率與人性之間尋找一種剛剛對的平衡。
俞人制所Fuller Studio 在每一個辦公室規劃案中,始終堅持從「工作習慣與心理狀態」為起點,不只是討論坪效與格局,而是深入了解團隊的組成方式、溝通流程、日常痛點,再慢慢讓空間生長出它應該有的模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