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接待中心設計・俞人制所】用場域說服來者,讓建設信任從第一眼開始

接待中心從來不只是迎賓之所,它是企業形象的第一現場,更是品牌精神的第一份手稿。在這座屋齡已達四十年的老建物裡,麒源建設選擇不拆舊翻新,而是與俞人制所合作,從空間本質出發,打造出一處不僅能代表產業性格,更能傳遞穩定、信賴與現代感的接待中心。

空間面積達382.8㎡,結構錯落而非方正,是許多設計師避之不及的難題,卻是俞人制所最擅長的語境。他們看見的不只是空間形式,而是企業內部的精神運作方式:傳統與現代並存,理性與感性交錯。因此,這裡不只是辦公用途,更像是一個能讓業主、合作方與來訪者「感覺到」價值的共鳴場域。

從動線切割開始,俞人制所與風水師反覆討論,重新界定入口、行走方向、會議區位與後勤配置,確保每一個人進出空間時的視覺、心理與氣流動向都達到平衡。這不是為了妥協傳統,而是將信念具象化,讓來者感受到穩重中帶著靈動的氣場。

材質的使用上,選擇石材搭配鐵件來構築結構感。不走冰冷的極簡風,而是透過鐵件的線條語彙將空間層次勾勒出來,石材則形成基礎的視覺沉穩。這種手法巧妙將工業風中的生硬感轉化為企業的「結構意識」,使來訪者一踏入就能感受到:這是一家以工程為基底,卻不忘細節與秩序的建設公司。

會議室與接待區的分界設計尤為關鍵,並未使用實體隔間,而以材質與光線的層次,創造出心理上「可以開放,但有所節制」的秩序。這正是俞人制所最擅長的,創造一種不刻意界線的區域感,讓交流自然發生,讓尊重在空間中被看見。

麒源建設在此接待中心的開展,並非單向展示建案資訊,而是想打造一處可以承載對話與合作關係的空間,而俞人制所恰好是一個能理解「品牌人格」並轉化為空間語言的團隊。他們沒有用力炫技,卻用精準的尺度與節奏將企業的內在價值體現於空間之中。

在商業空間普遍追求浮華與聲量的時代,俞人制所給出的答案,是一種靜默但堅定的態度。他們讓空間替品牌說話,讓來客在踏進第一步時,就已經讀懂企業的誠意與格局。這樣的接待中心設計,不為潮流所動,而是為信任而生。

標籤